高涨的国际海运价格正成为进口铁矿砂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。海关统计数据显示,2007年,从巴西运抵我国的铁矿砂运费已占到铁矿砂进口到岸价的70%以上。
而身处运输费用已经远远高于商品售价的怪圈,国内钢厂仍要无奈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李绍德告诉记者,国内海运企业的实力有限,尚不具备满足大规模运输任务的能力,在选择有限的情况下,国内钢厂只能承受高额运费。目前,我国进口铁矿砂的海运环节基本被国外的物流公司包揽,由国内海运公司承担的运力仅占进口铁矿砂总量的10%左右,国内钢厂在运输环节的议价话语权明显不足。
有分析指出,虽然中国和几大国际铁矿砂巨头已经签下2007年铁矿砂进口价格上涨9%的协议,但综合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胀等因素,我国基本实现了协议进口价格的“零上涨”。但我国签订的铁矿砂协议价格是离岸价(FOB),而不是到岸价(CIF),按照“到岸价=离岸价+运费(包括运输途中的保险费等)”,2007年6月底,国际海运价格同比暴涨一倍以上。其中从巴西运往中国的铁矿砂价格约为每吨20美元,但是海运费的价格竟超过了56美元,使钢铁行业成本压力大幅增加。
李绍德透露,国际上某大矿主此前已经向中海运要约,动议联合组建海运公司,以期进一步控制铁矿砂价格。他表示,与国际海运公司相比,国内相关企业在规模和管理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,加快提高我国海运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。
统计显示,到2006年我国运输船舶总运力已超过1亿载重吨,但由于船型不适合铁矿砂运输,导致钢铁原料的运输只能依靠租用外轮完成。从巴西和西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砂的航线上,国内承运的最大船型在16万吨左右,有的船东只能用7万吨的巴拿马船型承运。
在呼吁国家重视海洋经济,加大对海洋运输能力建设的同时,李绍德明确表示,中海运已经计划在3~5年内使企业的运力实现翻番增长。2007年,中海运共签订了16艘超大运力的造船合同,分别是8艘23万吨和8艘30万吨级的超大型矿砂船,总运力约420万载重吨,每年可承运澳洲、巴西进口铁矿砂约2500万吨。
在加强运力建设的基础上,中海运已经与宝钢、武钢和首钢等国内大型钢厂企业签订了长达15~20年的进口铁矿石的长期包运合同。
“这会是个双赢的局面。”在李绍德看来,以长线合同的方式稳定运费使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,不但有效保障了国内钢厂企业的利益,对于中海运而言,长线合同也意味着企业长期稳定的货源和收益。
2月21日,中海运和宝钢在上海举办签约仪式,中海运以6艘大型矿砂船与宝钢联合组建航运公司,主要进行铁矿石进口的运输。李绍德表示,其中,将专门为国内中小型钢厂安排进口铁矿砂的运输船舶。
虽然上述长期包运合同的运费定价是在基本运价之外,加上了燃油附加费的部分,但李绍德表示,待2009年中海运的16艘船舶订单陆续交付后,将有望使国内钢企的铁矿砂运费减少一半。
稳定了铁矿砂的价格,高企的钢材价格才有回落的可能,而这也将在一定程度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。
来源:航运在线